走完砂卡礑步道我們又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九曲洞步道......
九曲洞步道原本是中橫公路舊道,為疏解中橫公路交通及讓遊客便於欣賞峽谷景觀,維護遊客安全,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擬定人車分道計畫。民國85年九曲洞隧道開通,讓車輛行駛隧道,原中橫路段則改成人行步道,使遊客能在沒有車輛的干擾下,悠閒地欣賞太魯閣峽谷景色。↓

九曲洞步道東端的入口位於九曲洞隧道外側,遊客可在此下車步行,車輛則穿過隧道在隧道西口接應遊客↓
看著這開鑿出來的步道,不得不讚嘆先人的偉大↓
此時文字都是贅述,用相機帶回來所見的美景,就可代表一切了↓
大理石岩壁↓
攝影技術不好的我也能拍出美美的相片,可見當下的景色更是令人醉心↓
此處有落石所以導遊一直催促我們趕快前進↓
希望沒破壞美麗的畫面↓
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,稱為世界級的旅遊聖地真的當之無愧↓
很像鯉魚的石頭(紅色所示),我應該拍的有像吧↓
黃杰將軍所題「如腸之迴,如河之曲,人定勝天,開此奇局。」步道東口對岸則有「幽谷煙聲」四字。除九曲洞之外,中橫其他地點亦有許多壁刻題字,也是太魯閣峽谷的另一項人文特色。
站在此處望著這句話,心裡好激動,眼眶微潤↓
步道中途山壁上刻有梁寒操先生所提的「九曲蟠龍」四個大字,此處正好位於兩隧道相接的透空處,透過臨溪的洞口可欣賞西側的峽谷景觀,向東則緊鄰峽谷最窄的一線天↓

一線天峽谷的寬度僅約十餘公尺,兩岸岩壁逼近,幾乎讓人有伸手可抵對岸的錯覺,而也正因這樣的地形,在此也可明顯感受到上升氣流的現象↓
這條小溪是「科蘭溪」,科蘭溪切過大理石壁,儼然已成為一個小型的太魯閣峽谷,從這裡可以看出太魯閣峽谷形成過程中的樣貌,若溪水長年不歇,在久遠的歲月之後,將形成另一個大理石峽谷。↓
這裡拍了很多張,但都是模糊的,這是在我頭頂上,岩洞裡滿滿的燕子,我想應該是從燕子口飛過來的吧↓
好多的大陸客↓
步道西口位於九曲洞隧道西端出口處,其功能與步道東口一樣,是人車分道的起點↓
走這步道不斷的聽到遊客的讚嘆聲,也讓遊客的相機停不下來,走出了步道口,大家還是駐足著捨不得離開,如果不是導遊催促著中午用餐的時間已超過了,我想大家還會停留一些時間,並且相機用力的給它拍呢......
下一行程.....知卡宣森林公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