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.7.17天氣晴,因為媽媽和家裡的部分成員還沒搭過高鐵,所以計畫順道刷國旅卡來個一日遊;今天成員有七名,因為人數較多所以要事先規劃一下然後照表操課,不然人數一多行程很容易延誤的,早上9點在金典酒店前搭高鐵的快捷接駁車到烏日高鐵站,我們是搭9:52這班車到達台北是10:42↓
車廂前面跑馬燈顯示著這班高鐵最高時速是290公里↓
原計畫是先到西門町吃中餐,但因為時間還早,所以改行程到淡水,於是到了台北車站後轉搭淡水線捷運↓
淡水進步好快哦,和留在我記憶裡的印象已差很多了↓
古色古香的淡水捷運站↓
今天豔陽高照,氣溫高達34度,快被曬乾了,中午真的不能在淡水碼頭晃↓
雖然風景很棒,但真的會中暑的↓
淡水有二家星巴克咖啡,這家是在車站旁↓
另一家星巴克是往下方走由郵局改裝的,也是很有特色↓
碼頭邊還有的部分店家還沒開店呢,因為這裡的夜晚才熱鬧↓
屬於小女生的商店↓
堆的很高的雙淇淋,可是這支最上端倒了↓
終於看到樹了,趕緊找個蔭涼的地方遮陽↓
很有曲線美的雕塑品↓
猜猜他是誰?↓
喬治·萊斯里·馬偕,1844年3月21日-1901年6月2日,將生命奉獻給台灣的牧師,台灣人一般稱他「馬偕博士」。
當時基督教在東方的擴展非常興盛,因此加拿大長老會即於1871年派遣馬偕,至東方傳教,馬偕先到香港,之後輾轉經過中國廣州、汕頭等地。1871年底到達打狗,1872年3月9日和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李庥牧師、德馬太醫生一起到達滬尾(今台北縣淡水鎮)開始傳教,學習閩南語。並且四處旅行傳播福音,除了在淡水、艋舺(今萬華)、錫口(今松山)、大稻埕、五股、苗栗、台北、基隆、新竹擁有二十個以上教會之外。馬偕還於1883年前往宜蘭、花蓮等原住民的居住地傳教,1887年蘇澳教會成立。之後為了使婦女也能受到照顧,馬偕決定娶一台灣女子為妻,後來馬偕在五股庄(今台北縣五股鄉)發現他的另一半——張聰明女士,並於1878年結婚,他們的子女中, 女兒偕瑪連(適陳)、偕以利(適柯,夫婿即柯維思)都嫁給台灣人成為「台灣媳婦」,獨子偕叡廉創辦了淡江中學,承接衣缽繼續投入宣教台灣的教育工作,人稱「小馬偕」。在日治時期成為台灣子弟得以受教育之學教。「小馬偕」有子二人、女三人,偕威理與偕約翰,也都在淡水長大。目前他們的後代都分別在加拿大及台灣. 。
並得到加拿大鄉親的資助下,又獲得一位同姓的馬偕夫人捐贈3000元美金的幫助,於是1880年馬偕在滬尾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醫院-偕醫館(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)
馬階登陸雕像↓
碼頭附近幾家有特色的咖啡廳,因為另訂了餐廳也快到中午用餐時間,所以沒有停留喝杯咖啡↓
熱鬧的淡水街上↓
有名的阿婆鐵蛋,買二包鐵蛋請同事吃,因為很硬所以一粒可以咬很久,不用買太多,可省錢,建議等路可以買這個↓
買完鐵蛋準備到餐廳用餐囉~
接下篇~乾杯篇